一台高精尖的肿瘤手术,竟然由“机器人”来配合完成;每天4000余次的电话回访,通过AI人工智能来实现;通过一部手机,让看病、住院尽在“掌握”……
近年来,随着“智慧医院”这一概念的提出,5G技术、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蓬勃发展,不断赋能医疗健康领域。
科技的进步,改变了传统的医疗模式,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一切看似不可能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如今智能化已经渗入医院的各个应用场景,群众享受到了科技带来的便利,也让我们看到了智慧医院“该有的样子”。
济南市人民医院AI病员服务中心。
诊前:问“她”就能找对医生,“数字哨兵”守好疫情防线
“小可,恶心呕吐挂什么科?”
“建议您去消化内科就诊。”7月26日早,在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大厅,有一位特殊的“导诊员”。它身形像一名护士,胸前捧着一块高清显示屏,“脑袋”两侧有一对圆圆的“耳朵”,一双“大眼睛”看上去像在卖萌。
“小可”就是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刚刚上岗的导诊机器人。得益于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和内置的大数据,一些常规问题根本难不倒它。
“小可”不仅能实现预约挂号、导医分诊、健康宣教、挂号缴费、引路带路等功能,还可以通过语音文字和患者交流,通过触摸屏幕实现预约挂号、缴费、导医分诊等功能。“相当于一位导诊台的护士,能够提高患者就诊效率,减轻导诊医务人员工作压力。特别是在夜间,没有24小时的门诊导诊和分诊时,导诊机器人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医院宣传部主任陈丽艳说。
随着系统功能的不断完善、数据库的更新,“小可”的功能将愈发强大。下一步,医院还计划将“小可”与HIS、SPD、院内3D导航等管理系统做对接,让“她”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今天,查验“健康码”成了必不可少的流程。医院作为特殊的公共场所,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疫情防控工作不容轻视。
2020年9月,济南市第一台人脸识别测温一体机在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正式上线,标志着医院常态化疫情防控信息化管理又迈出坚实的一步。
这台机器虽然长得像普通闸机,但却具有人脸识别、无感测温、记录行动轨迹、健康数据实时记录等功能。患者进入医院大厅,用身份证或者电子健康码在机器上“一刷”,面部对准机器,机器就能自动识别身份及测温,绿码人员即可顺利通过。最特别的是,患者即使戴着口罩,机器也能“一眼看穿”真实身份。
该机器上线使用后,医院实现了院内健康通行码“一码通行”,节省了患者来院登记时间,降低了医院工作人员身份核查、测温的工作量,同时进一步降低医患交叉感染风险。通过对来院人员的身份信息及行动轨迹的实时自动记录和汇总,使来院人员行为轨迹具有可追溯性,便于进行疫情大数据分析,进而采取有效疫情防控措施。
诊中:诊疗服务上“云端”,外科手术进入“机器人”时代
过去,群众就医有“三长一短”:挂号排队长,就诊等候时间长,取药时间长,但看病却时间短。
7月25日上午,在章丘区人民医院门诊楼一楼大厅却看不到“长龙”。记者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