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大经济圈的布局,意味着不同区域有不同的中心城市,济南和青岛谁都无法一家独大,这是区域均衡的考虑,但对于济南做大强省会却非好消息。
不过,作为山东唯一的“米”字形高铁枢纽,济南成了任何一个经济圈都难以绕开的存在,围绕着济南所形成的“1小时交通圈”,更将省会的影响力散播到全省各地。
从省域来看,郑济高铁的贯通,让济南成了山东直通中原、西北、西南的重要通道,也是山东半岛城市群与山东城市群与中原、西部城市群融合发展的重要纽带。

从国家区域战略来看,作为黄河流域最大的中心城市之一,济南经郑州至西安、兰州、西宁,正在形成“一字型”大通道,黄河流域的几大中心城市将全部直连在一起。
就此而言,济南在山东的区位优势将会全面凸显,强省会之路也会更加顺畅。

03
“米”字型高铁枢纽有多重要?
在全国,规划建成“米”字型高铁枢纽的城市不在少数,从北京、广州、武汉、郑州、西安、重庆、南京、济南等传统铁路枢纽,到新兴的合肥等地,无不把米字型枢纽作为追求。
原因不难理解,高铁枢纽,是中心城市扩大对省内外沿线城市辐射力的不二利器。
高铁一响,黄金万两。高铁通达性越强,人口流动就会频繁,这对于包括省会在内的强中心城市尤其是利好。
过去,省会城市的影响力固然强大,但在可通达性上,与沿海城市并无太大差异,省会城市未必竞争得过沿海发达城市。
但在“市市通高铁”时代,省会作为网络枢纽而存在,地级市与省会之间的互动只会更加频密,一些偏远地区的产业、人口只会加剧向中心城市聚集。
当然,对于三四线城市,市市通高铁,或许存在两面性。
高铁贯通,固然拉近了与大城市之间的距离,但同样受到强中心虹吸效应的拉扯,这是需要注意的。
04
更关键的是,“米”字形高铁枢纽,也是竞逐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筹码之一。
作为国际城镇体系层级的“塔尖”城市,国家中心城市“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际竞争、代表国家形象”。
可见,中心区位是晋级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前提之一,如果连交通枢纽都不是,中心何以体现,又如何辐射周边?

目前,全国共有9大国家中心城市,而包括济南、沈阳、南京、青岛、杭州、厦门、南昌、乌鲁木齐在内的多个地区,都在积极争创国中。
其中,沈阳、济南的志在必得之心最为明显。
沈阳最大的筹码,在于东北。
全国共有七大地理分区,唯独东北地区没有国家中心城市。“国中”一旦扩容,沈阳必然最先受益。
与之对比,济南前有“黄河经济带”国家战略的加持,如今又有了“米”字形枢纽的助力。
目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黄河流域唯一的沿海省份,山东无疑要在黄河经济带中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山东一个国家中心城市,或在情理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