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起步区,网格员已经成为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系列报道
“家人生病生活出现困难,能不能得到救助?”“周边道路出行不方便,咋解决?”“孩子上学,咋申请助学金?”……
3月28日一大早,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太平街道的网格员和志愿者在辖区广场“摆起了摊”,一边拉呱,一边将群众的问题记下来以便解决回复。
这是起步区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不断提高、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效应日益凸显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起步区把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高点定位、全域布局,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新格局,让群众尽享基层治理“红利”,成就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起步”样板。
高举党建大旗筑牢基层治理“战斗堡垒”
“秋收时节,村委提前联系好车,轮到哪块地了就在微信群里下通知,在外群众只需在自家麦子收割时回村,早上空手来,晚上拿钱回!”
“这两天把党员们都叫回来帮忙,村子拆迁了、村民搬走了,党组织不能散,党组织阵地不能拆。”……这是起步区崔寨街道“流动板房阵地”里的工作镜头。
基层社会治理,离不开党的领导。尤其是对于正处在“大开发、大建设”阶段的起步区来说,必须充分发挥党建对基层社会治理的引领功能。
作为济南推动“携河北跨”、拓展城市空间的主阵地,顺利完成征地拆迁是起步区“北起”的基础。但是由于拆迁后村民居住分散、流动性强,新的矛盾隐患不断增多,制约了拆迁村党组织作用发挥。
对此,起步区“应对有策”。按照“就近、就便”原则,起步区在党员群众居住相对集中地搭建临时性、可移动板房,建成67个流动阵地,让迁走的群众回来办事有地方,为拆迁村阵地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同时,实施“五化同步”工作模式,打造“头雁领航”精品工程、探索盘活集体资产、领办合作社等“强村增收六法”、开展“支部建在项目一线,党员冲在攻坚火线”等活动,织密党建网格,打通服务管理“最后一公里”,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子。
服务有阵地、活动有平台,起步区四个街道积极探索独具特色的“党建+”治理模式,创新出“流动板房阵地”、“党员中心户”、“三统一”安家服务等一批基层治理品牌项目,并取得良好治理成效。
线上线下联动“一张网”激活基层治理新格局
“大妈您好!大爷您好!”“哎,妮儿又来啦!”……深入起步区的村居,时常能听到这样的对话,这些和群众“打成一片”的,就是各村居的专职网格员。
在起步区,网格员已经成为政府与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
为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起步区搭建起“专职+兼职+网格长+网格指导员”的网格队伍组织架构,在全区构建起基层社会治理“一张网”,实现“多员合一、一员多能”,打通服务群众“神经末梢”。
为推动基层治理充分下沉,起步区将未拆迁区域划分为202个村居网格、65个专属网格,通过全区统一招聘,每个网格配备1名专职网格员、3至5名兼职网格员,明确27条网格工作事项,协调相关区直职能部门下沉力量到街道,构建起“31NS”网格架构。同时,为每个网格明确队伍职责,规范网格事项,严格工作制度,全面抓实抓细网格服务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