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生活 > 文章内容

一个“空心村”的美丽转身 万亩桃花盘活乡村闲置资源

频道标签: 发布时间:2018-04-04 作者:
原标题:一个“空心村”的美丽转身

  祠堂庄是安徽省肥东县响导乡龚集村的一个自然村,春分时节,这里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光,上了年纪的村民感叹道,“这两天看到的人,比逢年过节时看到的还要多。”

  近日,2018年肥东桃花节暨响导乡全季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祠堂庄是离开幕式主场地最近的村落,处在万亩桃园的中央地带。

  仅仅两天时间,吸引了近4万名游客,祠堂庄的村民在市集上售卖自家产的绿豆、花生、挂面等土特产,还有村民把自家老屋改造成土菜馆……这个从前鲜为人知的小村子一时间赚足了人气和名气。

  举办桃花节是肥东县响导乡精准扶贫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举措。随着桃园规模不断扩大,祠堂庄这座昔日凋敝没落的“空心村”以桃为“媒”,实现美丽转身。

  从2014年起,响导乡开始通过流转土地的方式,发展集约式农业,在连片的流转土地上种满桃树,如今已近万亩,覆盖多个村落。

  “年轻人外出打工,导致很多田地都撂荒了。”龚集村党支部书记司维坤说,种植大户通过土地流转,盘活闲散田地,栽种桃树,提升了综合产值。

  村民把土地流转给桃园,每亩每年可收地租500元。除此之外,村民还可以到桃园里打工,一天能获得60元的报酬。

  经营万亩桃园的安徽蒙跃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刘遵跃介绍说,桃园里的桃树需要定期施肥、除草,每年需要聘用大量村民,“聘用的工人辐射桃林周边10公里,即便如此,到了农忙的时候,人手还是不够”。

  公司实行“公司+合作社+农户+贫户”的经营模式,在流转耕地上栽种桃树,再承包给他人管理。其中,响导乡本地村民承包的桃林面积占5%。

  祠堂庄村民郑吉合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家有耕地11.5亩,其中流转了8亩种桃树。用来生产口粮的另外3.5亩,也准备流转出去。他现在承包了万亩桃园中的50亩,去年已有14亩收获桃子,净利润达两万多元。今年50亩都能出桃,预计利润会成倍上升。万亩桃园产量大,每年桃子成熟时,都有很多人远道而来收购。

  去年3月,肥东响导乡就在万亩桃园举办了首届桃花节,开幕式吸引了近两万名游客。当地政府逐渐意识到,万亩桃林成花海,是重要的旅游资源,可以把游客吸引过来,带动当地消费,实现村民增收。

  发展乡村旅游,光有桃花还不够,响导乡深挖历史文化,把桃花和三国故道、曹植、洛神等文化元素结合在一起,延伸出一系列文创产品。

  在今年桃花节上,响导乡首次推出定制的文创产品“桃礼”。桃花团扇、桃花酿、桃木梳、桃核手串、桃花茶等以“洛神”来命名,原料则全部来自万亩桃园。

  祠堂庄共有村民86户300多人,记者走访该村落时发现,房屋大多仍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的砖瓦房或平顶房,住户主要是老人和孩子。

  据郑吉合介绍,过去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不少人选择在外定居,村庄常住人口急剧减少,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虽然有很多房屋破败、坍塌,成为危房,但过去很少有人去维修和改造。”这让龚集村党支部书记司维坤感到很无奈。

  今年春节前,响导乡召开协调会,协商祠堂庄等村落拆迁改造一事,不少在外地打工的村民接到通知后,纷纷赶了回来,“86户村民都有代表到现场”,“因为去年的桃花节声势很大,他们也都听说了”。截至目前,龚集村已召集祠堂庄村民开了4次群众会,现在同意拆迁改造的户数已超过95%。根据规划,祠堂庄老房屋拆掉以后,将进行复垦,种植桃树,而统一安置点在乡政府边上,离集市很近。“更重要的是,宅基地变耕地,亩数不变,使用权还归原来的村民。”

  一场桃花节盘活了农村闲置的土地与房屋。对此,肥东县响导乡国土所所长王成刚向记者展望道:“祠堂庄目前有70户约128亩面积将被拆迁,集中在复检点安置,另外,将有20~30户的房屋留下来进行民宿、接待中心等改造,满足桃花节衍生的旅游服务,进而让游客能在桃花丛中居住。”

  “景美了,生活美了,心就美了,昔日‘空心村’,将来会成为‘桃花源’。”响导乡党委委员孙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