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主页 > 科技 > 文章内容

打破AI人才培养瓶颈

频道标签: 发布时间:2020-03-19 作者:

  日前,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双一流”建设高校促进学科融合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要求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并将人工智能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支持范围。对此,有不少网友欢呼,“人工智能领域的春天来了”“今后考研有了更多的专业选择”。

  随着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发展,人工智能今后将在生产生活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比如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人们看到越来越多人工智能活跃的“身影”:深圳龙岗工业园区通过使用无人机立体喷洒消毒药液,不仅防疫消杀效果好,而且减少了人力成本;温州市人民医院引进智能配送机器人,有效降低了医护人员感染风险……毋庸置疑,人工智能已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

  实际上,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人才培养已取得一定成效,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相继成立人工智能学院、研究院,并培养了一定数量的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然而,应该看到,中国在高校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相关报告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人才缺口已超过500万人。这主要体现在高层次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和跨学科创新平台不足,基础理论、原创算法等方面突破较少,复合型人才培养导向性不强等。比如,近些年随着人工智能专业的持续火热,一些高校“换汤不换药”,把诸如计算机、通讯、自动化等专业简单合并,成立所谓“人工智能”专业,这显然无助于人工智能人才培养。

  为此,《意见》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强调“复合培养”,探索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科交叉人才培养模式;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强调“精密耦合”,打造人工智能核心知识课程体系和应用模块课程;在评价机制方面强调“组合创新”,推进不同类型研究生的分类评价机制。这将为人工智能领域提供更加充分的人才支撑。

  在人工智能兴起伊始,曾有声音认为“人工智能将导致大量劳动者失业”,并呼吁限制人工智能发展。对此,有专家表示,汽车发明时,全世界也担心赶马车的人要失业了,可如今还有谁会为不能驾驶马车而烦心呢?人工智能的发展,必将加速社会转型升级,并催生大量新兴职业。这从中国日前发布智能制造工程技术人员、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人员、虚拟现实工程技术人员、人工智能训练师等16个新职业的举措中可见一斑。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新兴技术应用和人们需求提升,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必将持续涌现。唯有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培养一大批勇闯“无人区”的高层次人才,才能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