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手艺撬动新消费,市场“旺”起来
祖传浆水豆腐,延续了百年的手艺与味道,广受好评,却一度因没有生产场地与销售渠道,制作技艺濒临失传。济北手造平台支持技艺传承人建起豆腐工坊,生产之余组织研学活动,推广制作技艺,成为研学旅游热点亮点。
区级非遗尹家小磨香油,传承了五代人上百年历史,采用传统石磨水代法,醇香浓厚,方圆百里颇负盛名,但苦于作坊式生产,扩展销售渠道受阻。济北手造平台牵线搭桥,正协助其联系生产车间,办理相关手续,走规模化生产道路,有望呈现生产销售井喷之势。
济阳区将传统非遗资源和现代文化元素结合起来,以市场经济为传统手造注入新的生命力,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
实施“传统工艺+”行动,大力推进传统手工艺及文创产品创作,创新研发出“黄河五彩陶瓶”和12类石渡陶系列饮具;推动济阳仁风圈椅文化传承人赵俊西改良创新出新型圈椅,传统手工技艺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发挥现代企业主体力量,注册山东济北木钰陶瓷艺术有限公司,对黄河五彩陶重点打造;做大做强传统手工工坊,对济阳老粗布等编制轧制纺织类项目提高营销水平;打造雕塑基地,曲堤不锈钢雕塑生产厂家达到20余家。
依托济北手造中心,实行“加工群体+专业公司+展示中心+系列产品+市场运营”的一条龙营销模式,将全区的手造产品开展线上线下技艺展示和产品销售,“济北手造”成为群众致富增收的新路径,为带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不久前,济北手造中心成功通过省委宣传部认证,成为全市首个由区县独立建成并获得省级认证的手造展示中心。
关于下一步工作,济阳区委宣传部负责同志表示:“我们将进一步挖掘整合济北手造产品门类并进行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强化对传统手造产品的抢救性挖掘保护和市场化助力,通过加强体系建设、构建产业链条、培育市场主体、强化数字赋能等措施,不断叫响‘济北手造’品牌;同时,积极把区外的‘山东手造’特色产品请进来,建成全市手造产品的重要展示平台,助力济南手造产业发展,为擦亮‘山东手造’品牌贡献济阳力量。” (本报记者张群 通讯员门波 周志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