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工艺的每个环节进行反复试验。秉持“质量源于设计”的理念,建立适于产业化的工艺,确保生产出质量始终如一的产品。在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中,针对药物特点和临床治疗需求,科学合理设计研究方案。
“药物研发,每个细节都很关键。”张明会说,药物是饭前还是饭后使用,什么时间服用,多大剂量摄入等,都要进行科学的精准分析。
“800多公斤申报材料上京”
2013年6月立项,开展创新化合物的设计合成与筛选评价,不到1年时间确定候选化合物,并相继开展研发;
2016年4月,申报临床,同年12月获批临床;
2017年初,启动Ⅰ期临床研究;
2019年第二季度,根据研究结果快速制定科学合理的临床研究策略,同步开展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
2021年7月,以Ⅱ期临床研究结果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递交新药上市申请;
2023年4月完成Ⅲ期临床申报生产并受理,同年6月获得首个适应症的上市批准。
站在时间轴上,回望一切都是令人难忘的。“现在还记得当时是390多袋、有800多公斤的申报材料,一辆中巴车运送到北京。”张明会对当时的场景仍历历在目。
每张纸背后都是大量实验的积累,每个数据都有大量实验的支撑。“对创新药来说,做到哪一步都是一个新的课题,每一步都是瓶颈,因为没有经验可参考。”张明会说,“齐鲁制药在进一步挖掘伊鲁阿克的优势,继续做大量拓展研究和联合用药研究,为后续伊鲁阿克拓展临床适应症奠定基础。”
目前,齐鲁制药为伊鲁阿克在国内外申请发明专利15项,其中已获授权7项,在全球构建起知识产权保护网络。创新研发还成功列入“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
“非常不容易,但很值得”
研发一款创新药很难,难在技术,难在坚持,也难在资金。从申报立项到最终上市需要投入多少资金?且不说失败率会让大部分投入“打水漂”,即便是一条完全正确的路径,研发进程也如同启动了“碎钞机”。
10年时间,齐鲁制药在伊鲁阿克项目投资达数亿元。10年时间,齐鲁制药创新研发投入快速增长至2022年的38.9亿元,研发投入持续占比超过10%,创新驱动的脚步铿锵坚定。
一直以来,齐鲁制药紧跟国际创新药物发展趋势,建立中美联动五大研发平台,整合全球优质资源,以临床未满足需求为目标,持续开发“全球新”“全球好”药物。伊鲁阿克的批准,是齐鲁制药创新研发进入收获期的开始。经过十多年的布局,齐鲁制药在肿瘤、感染、肝病、自身免疫疾病、代谢疾病等重大疾病领域构建起完善的创新药物管线,“十四五”期间,将陆续上市多个创新药物,为重大疾病治疗提供更多新的选择。
接到批件的那一刻,张明会说,“压在心头10年的石头落地了。”他把接力棒交给了生产、销售团队,1个月之后,这款新药将真正上市,为更多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本报记者卢虹)